併網型單相 220V 逆變器(變流器),適用於家用單相三線 110V/220V 共用系統的自發自用嗎? NEW!

電費喊漲,民眾常想藉由自發自用來節省電費,而併網型單相 220V變流器是否能裝置於家用單相三線 110V/220V電力系統呢?

在台灣,住宅用電普遍有 110V 和 220V 兩種需求。交流 110V 用電主要用於住家的照明、插座,以及一些小型家電(如電視、電冰箱、洗衣機、電鍋、吹風機等)。而 220V 則主要提供大型耗電設備,如冷氣等負載。由於台灣住宅通常同時具備 110V 和 220V 兩種需求,常見的配電系統為單相三線 110V/220V 系統,通常稱為 1Φ3W 架構,這是台灣住宅中最常見的交流配電架構。更多架構詳情可參見相關文獻[1][2],以下為該架構示意圖。

單相三線 110V/220V 系統的電源,主要來自兩種來源:一是透過 11.4kV 高壓輸電線的電線桿,二是來自 22.8kV 地下電纜。這些電源經過變壓器降壓,轉換為低壓的 110V 和 220V,並分別提供住宅交流負載。這些負載分別為圖中的 Load 1 和 Load 2,所消耗的電流分別為 i(1) 和 i(2)。由於 220V 是 110V 的兩倍,這兩組 110V 低壓可以串聯成 220V,用來為如冷氣等大型負載家電提供電力。此負載為圖中的 Load 3,消耗電流為 i(3)。

單相 220V 逆變器(變流器)應用於單相三線 220V 共用系統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由於 L1 對 N 以及 N 對 L2 的電壓分別為 110V,因此 L1 對 L2 之間的電壓差為 220V。因此,併網型單相 220V 逆變器(變流器)可以連接於 L1 與 L2 之間,並產生電流 i(Inverter),將能量輸送至交流側。

比較上圖與下圖,在上圖中,Load 1、Load 2 和 Load 3 由市電端提供功率並消耗電流;而在下圖中,逆變器(變流器)則對市電端產生功率並提供電流。因此,直觀上我們可能認為,當逆變器(變流器)應用於單相三線 110V/220V 共用系統時,能夠在自發自用應用中提供功率並抵銷負載的消耗功率。然而,實際情況中,還需要考慮其他幾個因素:

  • 單相 220V 逆變器(變流器)只能對市電端的 220V 產生功率並提供電流,無法同時對兩組 110V 提供不同的電流。
  • 交流 110V 用電主要用於住家的照明、插座及小型家電負載(如電視、電冰箱、洗衣機、電鍋、吹風機等)。每個 110V 負載的電流會根據用電情況隨時變動,因此,單相三線 110V/220V 系統中的兩組 110V 的電流不可能始終保持相同。

當單相 220V用的逆變器(變流器)使用於單相三線110V /220V系統時,可由下圖說明何時可達到自發自用的需求。若i(1)=i(2),只要控制i(Inverter)=i(1)=i(2),則表示可以由逆變器(變流器)對市電端產生相應負載端所需要的功率與電流,達到自發自用的應用。但是實際上110V的用電主要提供是供應住家的照明電燈跟插座,並由插座提供電視、電冰箱、洗衣機、電鍋、吹風機等家用負載,每個110V的負載電流會因用電情況而隨時不同,因此要i(1)=i(2) 的永遠都相同的狀況不可能成立,若控制i(Inverter)=i(1)或是i(2),都無法讓逆變器(變流器)對市電端產生的功率與電流能夠完全抵銷所需的功率與電流。電流感測器偵測位置只有i(1)跟i(2)兩種,但無論偵測位置選擇i(1)或i(2)都有上述無法克服的自然現象,因此併網型單相 220V用逆變器(變流器)無法適用於單相三線 110V 220V共用1Φ3W系統的自發自用應用。

另外,自發自用應用可能會因瓦時計表的廠牌與型號不同,當逆變器(變流器)對市電端產生功率並提供電流後,反而會導致電費增加。相關案例可以參考相關新聞[3][4]。

綜合上述說明,建議在建置自發自用應用前,先進行以下確認:

 

  1. 由於台電計費的瓦時計電錶品牌與型號眾多,建議在建置自發自用應用前,應請施工及規劃的工程人員確認,目前使用的瓦時計電錶不會因為逆變器(變流器)對市電端產生功率並提供電流,反而導致電費增加。如果計費的瓦時計電錶出現此情況,則需加裝太陽光電功率限制器,以控制逆變器(變流器)的輸出功率低於負載消耗,避免對市電端提供功率而導致電費上升。
  2. 由於控制逆變器(變流器)提供的電流僅能抵銷負載消耗的電流,因此必須透過電流感測器來偵測負載消耗的電流。因此,除了單相三線 110V/220V 系統外,三相併網型逆變器(變流器)在三相三線 Delta 接電力系統中同樣無法偵測電流,也不適用於自發自用應用,以避免對市電端提供功率,反而使電費增加。建議在建置自發自用應用前,應請施工及規劃的工程人員確認電力系統類型是否符合需求,確保能夠實現正確的功率與電流抵銷。
  3. 在建置自發自用應用前,建議施工及規劃的工程人員先與電力公司及瓦時計電錶廠牌進行討論與確認,確保系統能符合自發自用的需求並遵循電力公司相關規範。

 

參考資料:

[1] 單相三線、三相三線、三相四線的差異

[2] 乙級 室內配線 第三站 外線作業(1) 變壓器接線說明-電力系統概論

[3] 電表突逆轉 民眾PO網求解!台電上火線親解原因

[4] 電表竟逆轉電費怎麼算?台電:這年以後的電表就沒事

降低太陽能板陰影遮蔽造成的電費損失

太陽能光電系統的電能來源是太陽能模組,而模組的電能來源為太陽光能。因此,當太陽能模組遭遇陰影遮蔽時,輸入能量的降低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電費損失。基於這個原因,避免陰影遮蔽是太陽能案場在初期規劃與建置過程中必須考量的重要議題。

然而,案場的初期規劃無法預見或控制所有未來可能發生的變數。即使案場竣工,也可能因周圍環境的變化而面臨新的遮蔽問題。例如,鄰近地區可能新建更高的大樓、豎立電線桿或廣告招牌;周圍的樹木可能日益茂密,甚至周遭屋頂可能增設水塔等設施。這些因素可能在未來對太陽能模組造成陰影影響,而它們往往難以預測,更不一定能全然消除。

有鑑於此,本文將深入探討陰影遮蔽對太陽能模組的影響,並提出改善方案,以期最大程度地減少電費損失。

太陽能模組遇到陰影遮蔽,對單一太陽能模組的影響為內部電流源之短路電流Isc降低且I-V Curve變形,相關實測可參考影片說明[1][2]。

在實際應用中,用戶常感到疑惑的一個問題是:當太陽能模組中只有幾片受到陰影遮蔽時,為什麼整串太陽能模組的效能都會受到影響?

因為實際應用通常為多片太陽能模組串聯,以下圖為例說明,假設模組1與模組2照度正常但模組3陰影遮蔽嚴重,此時太陽能模組串聯的工作特性,必須考慮兩部分:

(1) 基於電路學定理,串聯迴路的所有元件通過的電流必定相同

(2) 模組3的輸出電流小於內部電流源之短路電流Isc=1(A),除非,模組3的輸出電壓低於零,造成模組3背面Junction box內的By-pass diode導通

以下圖之三片太陽能模組串聯為例說明,假設模組1與模組2為照度正常使內部電流源之短路電流Isc=10(A),且模組3因陰影遮蔽嚴重使內部電流源之短路電流Isc=1(A),因此,串聯迴路的所有元件通過的電流必定相同,可知即使只有一片太陽能模組陰影遮蔽,也會造成整串太陽能模組都無法達到最大功率點的電流與功率。只要模組3輸出電壓大於零,代表模組3之輸出電流一定低於內部電流源之短路電流Isc=1(A),這也代表模組1~模組3的電流都一致且低於1(A),除非模組3輸出電壓低於零,使模組3背面Junction Box內的並聯 By-pass Diode 導通,才有可能使模組1跟模組2的電流大於1(A)。

 

基於上述原因,因串聯迴路的所有元件通過的電流必定相同,所以整串中即使只有一片太陽能模組陰影遮蔽,也會造成整串太陽能模組都無法達到最大功率點的電流與功率,使得整串太陽能模組P-V Curve由原本下圖虛線的正常單一峰值拋物線,變成下圖實線的多峰值扭曲異常曲線[2][3]。

太陽能光電轉換器的最大功率追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MPPT)工作原理可以參考[4],並網發電前太陽能模組的電壓為開路Voc,且並網後電壓逐漸降低至接近Vmp使功率趨近峰值Pmp,此後控制太陽能模組的電壓在Vmp微弧晃動使功率維持接近Pmp。因此,雖然太陽能模組陰影遮蔽時期望輸出功率達到最高值P1,但因並網後太陽能模組的電壓由Voc逐漸降低且在功率峰值微弧晃動的特性,使太陽能模組的輸出功率只能達到P3。

使太陽能模組的輸出功率達到最高值P1的方式,最常見為Enphase Energy Inc.所持有之專利[3] (Global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Global MPPT),該專利主要由以下兩步驟,讓此目的有機會達成

(1) 執行最大功率追蹤前,控制太陽能模組的電壓由Voc逐漸降低至接近零,並記錄不同電壓所屬的輸入功率

(2) 先控制太陽能模組的電壓為功率最高的電壓,以下圖為例先強制使太陽能模組的電壓為V1,再開始執行最大功率追蹤,使太陽能模組在功率最高的電壓V1附近微弧晃動

由上述可知,Enphase Energy Inc.持有的專利Global MPPT[3]在太陽能模組陰影遮蔽時,於光線穩定條件有機會使太陽能模組達到最大功率。但是,在實際應用的真實世界上,自然界光線不穩定且非定值,而這真實世界必然存在的特性,就可能造成專利Global MPPT誤動作。

真實世界中,光線穩定的假設不存在,光照強度最主要被正對太陽位置的雲層所降低,因雲層為不規律且影響雲層位置的風速也不規律,雲層可造成光照強度增加或減少,影響太陽能模組功率增加或減少;而控制太陽能模組的電壓由Voc逐漸降低至接近零並記錄功率的動作需要持續一段時間,若這段時間的光照強度不穩定,Global MPPT專利就可能誤動作。以上圖為例,雖然光線穩定條件下P1>P3,但記錄不同電壓功率時光照強度不穩定,且太陽能模組電壓為V3的光照強度較V1強,在記錄不同電壓所屬的輸入功率時,就可能誤判為P3>P1,也因此誤判而造成太陽能模組的輸出功率維持在P3附近。

針對Global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專利的缺失,新望公司提出改善技術,無論光線穩定或光線變化,都能在準確使太陽能模組的輸出功率達到最高值,並取得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告號I750714 [5]。新望公司全系列產品都支援此改善技術,換句話說,購買新望公司產品後遇到太陽能模組陰影遮蔽,都可以開啟此功能以降低發電損失。

陰影遮蔽是太陽能光電系統的初期規畫與建置必須避免的風險,但案場竣工後仍可能因隔壁蓋高樓、電線桿、廣告招牌、樹葉遮蔽,水塔等,造成陰影遮蔽太陽能模組。遇到這些問題時,第一優先是降低發電損失,新望公司全系列產品都支援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告號I750714改善技術[4],都可以開啟此功能以降低發電損失。

另一考量,大部分案場並非隨時都有專業維運人員在現場,若能由遠端監控來觀察陰影遮蔽,則能夠讓問題能提早被發現,也能降低人員到現場巡檢的時間與費用,由遠端快速作業以降低人員到現場的延遲時間,因此遠端監控也是降低發電損失的有效工具。基於太陽能模組遮陰會造成輸入太陽能模組I-V Curve扭曲現象,實際測試結果可以參考實驗的影片[2],而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告號I750714的權利範圍也包含遠端觀察I-V Curve,所以新望公司全系列產品都支援此改善技術並於新望雲端監控可以建立掃描I-V Curve功能。

因此,只要購買新望PrimeVOLT變流器,不但能遠端掃描I-V Curve以觀察陰影遮蔽是否發生,還能在確認陰影遮蔽發生後,由遠端開啟陰影遮蔽改善技術以降低發電損失。無論是否能緊急抽調人手到現場勘查,無論太陽能模組遮陰的來源能否後續移除,都能夠第一時間遠端鑑定是否遮陰,鑑定發生後於第一時間遠端降低發電損失,且都由遠端控達成以降低人員到現場巡檢的時間與費用,並且由遠端快速作業以降低安排人員到現場的反應時間延遲,而且不必忍受Enphase Energy Inc.持有的專利Global MPPT因天候而誤動作的風險。

 

參考資料:

[1] Shadows and shading and their effects on solar panel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NPJapaZlCU

[2] Effects of Shading on a Solar PV Modu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Np7kvmj1s

[3] Device and Method for Global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130016536A1/en?oq=US20130016536A1

[4] 如何增加太陽能系統的發電收益, https://primevolt.com.tw/%e5%a6%82%e4%bd%95%e5%a2%9e%e5%8a%a0%e5%a4%aa%e9%99%bd%e8%83%bd%e7%b3%bb%e7%b5%b1%e7%9a%84%e7%99%bc%e9%9b%bb%e6%94%b6%e7%9b%8a/

[5] 動態最佳的最大功率點追踪的方法和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公告號I750714

 

 

 

 

 

 

 

 

如何增加太陽能系統的發電收益

太陽能光電系統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如下圖分別為 (1)太陽能模組 (2)太陽能光電轉換器 (3)交流公用電網,可知太陽能模組產生最大的直流能量,則太陽能系統有最大的輸入功率。而太陽能光電轉換器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分別為 (1)最大功率追蹤(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 MPPT)與 (2)直流轉交流轉換器(DC/AC Inverter)。能量轉換部分,太陽的光能傳送至太陽能模組後產生直流能量,太陽能模組連接至 MPPT,並由 MPPT 控制太陽能模組工作於最大功率點,太陽能模組輸入的直流能量傳送至 DC/AC Inverter,再由 DC/AC Inverter 轉換成交流能量以提供交流公用電網,以提供交流公用電網的交流能量產生發電收益。因此,若太陽能光電轉換器於相同太陽能模組與相同太陽光照度下,能夠隨時都控制太陽能模組產生最大的直流能量,則代表能增加太陽能系統的發電收益。本文主要說明太陽能模組相同條件產生最大能量的方法,以及實際應用上,能於自然界光線不穩定特徵下仍能達成此目的之方法。

太陽能模組相同條件產生最大能量的方法,最常見的法則為擾動觀察法 (P&O MPPT method),概念可以用下圖的太陽能模組 P-V Curve 做說明。目的是讓太陽能模組工作在最大功率點,當太陽能模組電壓為 VMP 則太陽能模組功率為 PMP,也能控制太陽能模組產生最大的直流能量。概念上,太陽能模組 P-V Curve 可由最大功率點為中點切為兩部分,最大功率點左邊屬於若電壓增加則功率增加,最大功率點右邊屬於電壓降低則功率增加。因此,由下圖可知,若光線穩定下可以歸納幾個結論

  • 若擾動電壓增加後觀察到功率增加,代表再維持相同增加電壓方向擾動後預期會使功率再增加,除非跨越最大功率點到另一邊
  • 若擾動電壓減少後觀察到功率增加,代表再維持相同減少電壓方向擾動後預期會使功率再增加,除非跨越最大功率點到另一邊
  • 歸納上述兩點,若擾動電壓後觀察到功率增加,則若維持相同電壓擾動方向也預期會使功率再增加,除非跨越最大功率點到另一邊後則會觀察到功率減少,但此狀況,可預期調整為相反電壓擾動方向後,會讓功率改朝增加的趨勢

因此,擾動觀察法的精神,主要擾動太陽能模組電壓,判斷擾動後造成太陽能模組功率增加或減少,若功率增加則再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擾動,若功率降低則再朝相反電壓方向擾動。依此原則,若電壓位於最大功率點左邊則會持續逐步增加電壓並朝最大功率點移動,若電壓位於最大功率點右邊則會持續逐步降低電壓並朝最大功率點移動,若跨越最大功率點則會發現功率降低則再朝相反電壓方向擾動,若接近最大功率點則會持續在 MPP 的左右兩邊輪流晃動,使太陽能模組電壓接近 VMP 且功率接近 PMP。

擾動觀察法以擾動太陽能模組電壓為手段,以擾動後造成太陽能模組功率增加或減少為判斷,若功率增加則再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擾動,若功率減少則朝相反電壓方向擾動,實際範例可用下圖說明。

  1. 太陽能光電轉換器於並網發電前,工作於 VOC 且太陽能模組功率為零,並網發電後降低太陽能模組電壓並使功率為P1,由於 P1 大於零,功率增加則再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擾動。
  2. 下一步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朝降低太陽能模組電壓擾動使功率為 P2,由於 P2 大於 P1,功率增加則再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擾動。
  3. 下一步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朝降低太陽能模組電壓擾動使功率為 P3,由於 P3 大於 P2,功率增加則再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擾動。
  4. 同上述 (2)-(3),維持相同電壓方向,逐步朝降低太陽能模組電壓擾動使功率為 P6
  5. 下一步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朝降低太陽能模組電壓擾動使功率為 P7,由於跨越最大功率點使 P7 小於 P6,後續朝相反電壓方向擾動。
  6. 下一步改為相反電壓方向朝增加太陽能模組電壓擾動使功率為 P8,由於 P8 大於 P7,功率增加則再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擾動。
  7. 下一步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朝增加太陽能模組電壓擾動使功率為 P9,由於跨越最大功率點使 P9 小於 P8,後續朝相反電壓方向擾動。
  8. 下一步改為相反電壓方向朝降低太陽能模組電壓擾動使功率為 P10,由於 P10 大於 P9,功率增加則再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擾動。
  9. 下一步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朝降低太陽能模組電壓擾動使功率為 P11,由於跨越最大功率點使 P11 小於 P10,後續朝相反電壓方向擾動。
  10. 同上述 (5)-(9),若功率增加則再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擾動,若功率增加則朝相反電壓方向擾動,若跨越最大功率點則會發現功率降低則再朝相反電壓方向擾動,持續在最大功率點 MPP 的左右兩邊輪流晃動,使太陽能模組電壓接近 VMP 且功率接近 PMP

由上述可知,擾動觀察法以擾動太陽能模組電壓為手段,以擾動後造成太陽能模組功率增加或減少為判斷,可以在光線穩定下,太陽能模組電壓接近 VMP 且功率接近 PMP。但是,自然界光線不穩定非定值,在實際應用的真實世界上,擾動觀察法對光線穩定的假設,就有可能造成太陽能模組遠離最大功率點。

真實世界中,光線穩定的假設不存在,光照強度最主要被正對太陽位置的雲層所降低,因雲層為不規律且影響雲層位置的風速也不規律,雲層可造成光照強度增加或減少,影響太陽能模組功率增加或減少,而傳統方式只考量以下兩個原則,假設只有擾動電壓會影響太陽能模組功率,當光照強度影響太陽能模組功率時,傳統方式會因忽略天候對功率的影響而誤判朝錯誤方向擾動

(1)   若擾動電壓後觀察到太陽能模組功率增加,則後續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擾動

(2)   若擾動電壓後觀察到太陽能模組功率減少,則後續變更為相反電壓方向擾動

傳統最大功率追蹤方式誤判範例,以下圖說明,假設P1起始擾動的方向維朝左,太陽能模組功率分別為P1、P2、P3、P4 與 P5,當下光照強度分別 200、400、600、800 與 1000,由 P1 擾動電壓到 P2 後觀察到太陽能模組功率增加,則後續維持相同電壓方向擾動,但實際上方向錯誤是朝遠離最大功率點的錯誤方向,錯誤原因為光照強度增加使傳統法則方式誤判為追蹤方向正確。相同道理,P3、P4 與 P5 都因光照強度增加使功率增加,造成傳統法則方式誤判為追蹤方向正確,太陽能模組功率分別為P5時,因追蹤方向持續錯誤,工作點已經到遠低於 PMP 的 P5,太陽能模組功率在重新追蹤到正確 PMP 前仍持續低於最大功率,也等同降低太陽能系統的發電收益。

國際規範 BS EN 50530 考量上述會降低太陽能系統發電收益的因素 [1],規範多種光照強度變化的測試條件,測試範例如下圖。新望產品以改良傳統最大功率追蹤方式的控制邏輯,觀測並預估光照強度變化,無論太陽能模組屬於光照強度固定或變化條件,都可以準確追蹤最大功率點。

也因為新望產品最大功率追蹤的改善控制邏輯,無論於光照強度固定或變化條件都可準確追蹤最大功率點,也代表在真實世界的實際應用,無論於任何光照強度條件,都可以增加太陽能系統發電收益。

參考資料

[1] BS EN 50530-2010, Overall efficiency of grid 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s

為何 DC Switch 切離後仍然有電流?

DC Switch 目的為將太陽能模組跟光電系統切離,切離後太陽能光電系統停止工作,太陽能模組應該工作於開路電壓,此時用電流勾表量測 PV1(+)、PV1(-)、PV2(+)或PV2(-)不應該有任何電流。但是,維護太陽能光電系統時常發現 DC Switch 切離後仍然有電流,難免會有疑惑,這現象合理嗎?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後續應該如何處理?

除了直流接線箱,太陽能光電轉換器內建的 DC Switch 也是相同功用,此 DC Switch 切離後仍有電流也會產生相同疑惑。

太陽能模組簡化模型主要包含兩部分,其一短路電流為正比例於光照強度的電流源,另一為並聯之寄生二極體。DC Switch 切離後,所有短路電流通往寄生二極體,太陽能模組的電壓為開路電壓,DC Switch 導通後由負載 VR 的電流決定其電壓,同理也由太陽能模組的電壓決定其輸出電流,調整負載可以使太陽能模組工作於下圖綠線的 I-V Curve 不同位置。DC Switch 切離後太陽能模組應工作於開路電壓,換句話說,若電流勾表量測到太陽能模組電流存在,則代表太陽能模組並非工作於開路電壓。

DC Switch 切離後,太陽能模組並非工作於開路電壓的可能性,其一為並聯組串的太陽能板片數不同,下圖為例,組串 1 為兩片太陽能模組串聯,組串 2 為單片太陽能模組,組串 1 與組串 2 因並聯而電壓相同。DC Switch 切離後組串 1 電流灌往組串 2 之寄生二極體,使組串 2 的總電壓接近但略高於開路電壓,並使組串 1 都兩片太陽能模組都工作接近開路電壓的一半。由下圖可知,此時組串 1 電壓介於數值介於短路與最大功率點間,若以電流勾表量測太陽能模組電流,則數值介於當時日照的短路電流與最大功率點電流間。

此類 DC Switch 切離後的環流,較常發現於新建置案場,起因通常設計圖或施工不慎造成並聯組串的太陽能板片數不同。已運轉一段時間的案場發現類似現象,起因通常在太陽能模組接線盒內的旁路二極體因損壞而短路,旁路二極體短路造成太陽能模組電壓降低,造成片數相同的組串卻實際電壓不同。

 

DC Switch 切離後,太陽能模組並非工作於開路電壓的另一可能性 MC4 公母頭不慎打反。太陽能模組接線盒內的旁路二極體使其輸出電壓最低為零,以下圖為例,組串 2 接反造成組串 1 的電流通過組串 2 的旁路二極體,且造成組串 2 的電流通過組串 1 的旁路二極體,使組串 1 與組串 2 的輸出電壓都接近零,也使組串 1 與組串 2 的輸出為短路電流,無論 DC Switch 切離與否。

DC Switch 切離後的環流,無論起因屬於並聯組串的太陽能模組片數不同,或是太陽能模組接線盒內的旁路二極體因損壞而短路,或是太陽能模組施工造成組串接反,此切離後環流的共同原因為兩者

  • 組串並聯前電壓不相同
  • 組串並聯後迫使電壓相同,造成太陽能模組並非工作於開路電壓

除了直流接線箱,太陽能光電轉換器內建的 DC Switch 也是相同功用,以新望公司的產品 PV-22000S-U 電氣方塊圖為例做說明,太陽能模組 MC4 公母頭插入 PV-22000S-U 後,無論 DC Switch 切離與否都會持續將組串並聯,也因此,上述組串並聯前電壓不相同,因太陽能模組插入太陽能光電轉換器後產生之環流,即使 DC Switch 切離也會持續存在。

此類 DC Switch 切離後仍存在的環流,發生原因為組串並聯前電壓不相同,且組串並聯後迫使太陽能模組電壓相同造成非工作於開路電壓,建議以下方式預防發生

  • 新建案施工時,MC4 插到逆變器前確實用電表量測,並且,必須同時確認電壓數值跟電壓極性正負號都正確,兩者都正確後,才能把 MC4 插入逆變器
  • 直流接線箱進行組串並聯,也必須確實用電表量測,做前項的相同確認
  • 案場驗收時,於 AC NFB 切 OFF 且逆變器內建 DC Switch 切 OFF 的條件下,用電流勾表量直流配線,確認無異常電流
  • 無論直流接線箱或太陽能光電轉換器,DC Switch 切 OFF 直流配線仍有異常電流,應屬並聯組串的太陽能模組片數不同,或是太陽能模組接線盒內的旁路二極體因損壞而短路,或是太陽能模組施工造成組串接反;此類異常必須等到夜晚或天亮前到案場,用電流勾表量測 MC4 接無電流狀況下拔開,以避免拉 MC4 時產生直流電弧造成接頭損壞,若時間上不允許,盡可能在光線較弱的時候在靠近太陽能模組側把線路剪斷
  • 避免太陽能模組本體異常或接線盒內的旁路二極體因損壞而短路,建議將 DC Switch 切 OFF 後用電流勾表量直流配線,作為定期巡檢項目之一
  • 避免直流電弧與太陽能光電系統關機流程建議,可以參考相關說明 [1]

參考資料 [1] 

https://primevolt.com.tw/太陽能光電系統關機流程建議/

 

太陽能光電系統關機流程建議

太陽能光電系統如何完成關機流程,是用戶最頻繁詢問的疑惑。在整個系統中,可由交流配電盤 NFB 切離 AC 側,也可由太陽能光電變流器所附的直流開關切離 DC 側,或由直流接線箱切離 DC 側,而直流接線箱又包含直流開關跟直流保險絲兩種方式切離。在這麼多切離的選項中,使用者難免疑惑,最合理的先後順序是哪種?

太陽光電系統架構圖

太陽光電系統架構圖

安全是所有考量中第一優先,其中最重要的安全考量是直流電弧。直流電弧特徵為電壓與電流恆正,切離時無電弧最脆弱的是零電壓與零電流點,而太陽能板屬於電流源,切離過程仍持續提供電流,因此切離過程可能伴隨直流電弧與其延燒現象,也可查閱在網路上分享的實際太陽能板電弧測試資料 [1]。

電弧現象

電弧現象

相較之下,交流電特徵為有正負電壓,切離過程具有電弧最脆弱的零電壓與零電流點,因此拉斷電弧的交流側,屬於優先切離的首選。另一方面,交流配電盤的 NFB 切離後,太陽能光電變流器無法將太陽能模組的能量轉換至公共電網,正常情況下太陽能模組會工作於零電流開路電壓,進而使直流電弧消失。因此,建議關機流程的首要步驟為切離交流配電盤的 NFB。

在後續關機流程中,選項還包含太陽能光電變流器所附的直流開關與直流接線箱兩種。直流接線箱通常裝置於戶外,長期暴露於灰塵、濕氣、積水、昆蟲、蜘蛛網等異物環境中,可能造成內部直流開關材質與消弧能力降低。相較之下,太陽能光電變流器屬於防水防塵設計,只要在施工期間防水措施有妥善施作,被上述異物降低消弧能力的機率較小。因此建議先觀察太陽能光電變流器內部是否有灰塵、濕氣、積水、昆蟲、蜘蛛網等異物,如未觀測到上述異常,則可先切離太陽能光電變流器所附的直流開關。但若有類似下圖之類的內部汙染疑慮,則可能因異物汙染而降低直流開關消弧能力,需要改為由直流接線箱先切離。

變流器內部遭受汙染

變流器內部遭受汙染

直流接線箱又包含直流開關跟直流保險絲兩種切離模式。考量到直流保險絲不具備消弧能力,原則上要由直流開關來切離。然而,切離直流開關必須注意兩方面:首先,若直流接線箱內部以可觀察到灰塵、濕氣、積水、昆蟲、蜘蛛網等異物,長期使用都有可能造成內部直流開關材質與消弧能力降低,不建議在電流未消失的條件下切離。其次,若直流開關採用上下方向切離型式[2],因不是由直流開關內部的彈簧控制 90 度開關動作的消弧速度,而是由手拉控制消弧的速度,實際切離伴隨電弧延燒的機率極高,可參考資料[2]網路分享的實際太陽能板電弧測試。

安全是所有考量中的首要優先,直流電弧為太陽能光電系統關機順序的重要安全考量,基於上述說明,以下是關機前的建議:

  1. 太陽能光電系統關機前,建議攜帶滅火器、防燙手套、直流電流勾表跟鉗子。
  2. 正常關機的切離順序為:(1)切離交流配電盤的NFB (2)切離太陽能光電變流器所附的直流開關 (3)切離直流接線箱內的直流開關。然而,考量到可能線路或設備損壞,造成太陽能板工作於短路電流,若有以下幾種狀況,在切離直流前,必須先用直流電流勾表確認電流是否為零:
  • 若直流配線的MC公母頭打反,造成插到太陽能光電變流器的直流電壓相反,即使將太陽能光電變流器所附的直流開關切離仍可能產生短路環流,此類異常於新案場建置初期發生機率較高,建議待太陽下山後夜間光線降低,用直流電流勾表確認太陽能板電流為零後,再切離或拔開MC4接頭以避免直流電弧風險
  • 若太陽能光電變流器內部觀察到異常灰塵、濕氣、積水、昆蟲、蜘蛛網等異物,有汙染而降低直流開關消弧能力疑慮,則不應由太陽能光電變流器所附的直流開關切離
  • 若直流接線箱內部觀察到異常灰塵、濕氣、積水、昆蟲、蜘蛛網等異物,有汙染而降低直流開關消弧能力疑慮,則不應由此直流開關切離
  • 若直流接線箱內的直流開關採用上下方向切離型式,而非 90 度方向切離型式,則不應由此直流開關切離
  • 直流接線箱內直流保險絲不具備消弧能力,不應由此切離
  • 若有以上特殊狀況,建議直流電流勾表量測值為零前不要進行切離,待太陽下山後再行切離,若有不得已因素必須切離,建議先備好滅火器、防燙手套跟鉗子
  1. 電弧屬於高溫且帶電物質,應遠離以保持安全。若直流開關切離過程發生電弧且有隔離工具,如防燙手套跟轉開關的鉗子,應迅速以此隔離工具並將直流開關再切回導通位置,有機率可因再次導通而消弧。
  2. 若已引發高溫電弧對絕緣皮的延燒擴散,滅火器無法達成降溫滅火,須用鉗子將太陽能板源頭的線路剪斷,讓直流電弧因電流為零而消失,可降低電弧延燒擴散的風險。

參考資料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9a2oPCIMr0 , DC Solar Array – Arc fault demonstration.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C6wKir_Lo , Do not use this type of DC Isolator for your solar power system array! I explain why they catch fire.